花馍,是中国民间面塑品。同样以美味著名,乡间逢年节都要蒸制花馍。如春节、清明节、寒食节、老人祝寿等等,花馍在民间依不同岁时和用途有各种形式。花馍的花饰以神态自然的花鸟虫鱼蝴蝶、蔬菜杂果、猴献桃等万物生灵为主,表达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祝福。
在美术课上,我校初一初二高一的同学们和西城区其他学校的同学一起学习制作花馍。从民间艺人手中,同学们看到了真实的“生活中的智慧”。从观察,思考到用手表现造型,大家跃跃欲试,提前准备好材料,和好面,开始尝试制作。剪刀、吸管、梳子、牙签......顺手拿来就可以把面团幻化成自己想要的小动物和花瓣,同学们施展着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宛然都变成了小小的面点师。各式各样的花馍一经蒸出,就受到同学、老师、家长的一致赞许。
花馍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的民间美术形式。更是家家饭桌上的花样馒头。各种样式的面团与枣,蔬菜汁掺杂在一起,满满都是家的味道。这是它一定会再传承下去的原因,是让更多的人参与花馍再现的价值,它奠定和传承着有生命力的文化自信。
同学们也谈了自己的体会:
“花馍是中华文化的传统美食,动手制作的过程不仅学习了劳作技巧,还了解了中华传统文化,收获颇丰”......“这次做花馍的经历 我也算在疫情期间又增加了一项生活技能很开心”......“通过这次活动,我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我获得了很多欢乐,还增进了亲子的感情。我很喜欢这个课程”......“我通过学习制作花馍,学到了很多居家的技能,也可以提高自己的自我生活能力”......
通过开展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优化调整学生居家学习的教学内容与方式,突出“五育并举”,花馍制作课,不仅仅是让同学们学习制作花馍,更多的是让我们能在特定的日子里有仪式感的去进行手工劳动,去创作。让我们真实的触摸面粉,触摸文明,触摸到文化自信的根源,感受家的味道。让同学们在防控疫情居家学习生活期间能够更好的收获成长。
高一年级学生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