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是一个风光旖旎,热情似火的季节。
结束了紧张的期末考试,北京市第三十九中学高一年级学生踏上了期盼已久的研学之旅。
【第一天】
7月9日上午,高一年级部分师生前往上海,伴随着一场清凉雨,正式开启了他们对这座大城市的探索。
上海市位于中国华东地区,地处我国大陆核心腹地向东延伸的区域,东临东海、北依长江,黄浦江从市域流过,自古以来水运昌隆,是中国大陆的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
微风牵引着黄浦江水,江水包裹着雨后潮湿的空气又温和地拍打在岸边,迎接同学们的第一站,是充满老上海气息的外滩。平静的江水后耸立着此起彼伏的高楼大厦,东方明珠俯视着这片土地,见证着它的繁华变迁。
眼前的街景随着大巴车的行驶转瞬即逝,同学们来到了第二站——豫园、城隍庙。走进豫园,映入眼帘的是青松绿柳,假山亭台。亭与亭之间是清澈的池水,古老的木桥将其连接。城隍庙内殿宇宏伟,飞檐耸脊。庙外房檐上悬挂着五颜六色的灯笼,以湛蓝的天空为背景,掺杂着小贩的吆喝,散发出热闹欢快的气息。
晚饭过后,同学们来到了终点站——南京路步行街、人民广场。正值傍晚,不同于平静的黄浦江,与外滩相望的南京路早已是灯火阑珊,人头攒动。身旁是熙熙攘攘的人群,身后是明明暗暗的灯火,抬眼望去,导游的旗帜在朵朵彩云中奋力飘摇,每一位同学的脸上都洋溢着新奇与兴奋的笑容。上海之旅,在一声声惊叹里拉开序幕。
【第二天】
“下雨了!”一位同学喊着,只见窗外下着蒙蒙细雨,滴滴的小雨点,好像一支舞曲,雨悄然地洒着,轻轻地给大地盖上一层透明的薄纱。伴随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打在伞上的声音,伴随着雨落在青苔路上溅开的水花,我们踏上了前往佘山顶部的旅程。我们在佘山之峰眺望远方,向下望去,风景如画,近处是苍劲的林海,远处是碧蓝的天空,回过身,入眼便是圣母大教堂,地上蓝白交替的地砖,窗前华丽缤纷的玻璃,与外部清新脱俗的自然风光形成鲜明对比。
下午,我们深入上海之根----广富林文化遗址。早在6000年前,松江的先民就在"松郡九峰”生息繁衍,上海古文明序幕自此拉开。
从”太康之英”到“衣被天下”、从“松苏賦税半天下“到“无松不成报?……”松江不但为如今的上海奠定了深厚的文化根基,也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辉煌的一笔。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形容朱家角真是贴切。走进去,河流碧波荡漾,两岸柳树枝叶繁茂,柳枝荡荡悠悠地垂入水面,一阵音乐从远方传来,眺望过去,只见花团包裹着船只,其中坐着一位古风少女,挥舞着水袖,与音乐声,水波荡漾声,树叶被风吹过沙沙的声音交融在一起,一幅江南水乡的美好风景。夕阳西下,水面反射出金光,增添了上海水乡之美
经此游览,我见证了上海的美,更加坚定了要自我勉励,努力学习,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之心。我们要时刻牢记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城市的兴起和发展。无论是断壁残垣,或是深埋水土,这都是我们的精神家园,也是我们心中的底气所在。我们要靠自己,努力保护上海之美,保护中国特色的美,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第三天】
7月11号上午,同学们跟随老师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学校创建于1896年,原名南洋公学,1949年更名为交通大学。来到校门口,看到朱红的大门,飞檐斗拱,若飞举之式。整个校门雕梁画栋。
同学们沿着平坦的大道向里走,穿过种满梧桐树的小路,映入眼帘的是红砖砌成的西洋风格建筑,高大华丽,气势恢宏。同学们仔细聆听导游的讲解,了解到这是交通大学1919年建成的老图书馆,是交大人的藏书、看书之地,千万学子走进这知识的殿堂。中国风格的校门与西洋风格的建筑完美融合,正体现了海纳百川。
吃过午饭,下午同学们跟随导游老师来到位于静安区的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自然博物馆以“自然”“人”“和谐”为主题。从上到下参观,馆内设有起源之谜、生命长河、演化之道、大地探珍、缤纷生命、生态万象、生存智慧、人地之缘、上海故事和未来之路十个展厅。首先参观的是生命长河,生命长河从一楼到二楼,以s型缓坡缓缓弯曲下行,仿佛生命进化的长河。抬头一望,天花板上挂满了奇特的海洋生物模型,我们顺着斜坡参观,斜坡两侧陈列着各种动物的标本。在自然博物馆我们学习到,地球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愿人与动植物、人与大自然和谐共生。
【第四天】
“卿云烂兮,纠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7.12我们跟随着导游来到了复旦大学邯郸校区。学校前身是1905年创办的复旦公学,是中国最早由民间创办的高等学校之一。2000年,复旦大学与上海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复旦大学。2017年,学校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A类名单。
复旦大学正门是由红砖堆砌而成,白底红字用行书书写的“复旦大学”四字直直的映入同学们的眼帘,同学们纷纷拍照打卡,偶尔还能听到同学们对未来的畅想。
从正门进入复旦,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毛主席像,它屹立在复旦大学的中轴线上,是复旦的知名地标,被同学们亲切地称为“毛像”。它主体高7.1米,象征中共七一建党日;雕塑总高12.26米,象征毛主席的生日(12月26日)。尽管中国很多地方树有毛主席像,但与众多作挥手示意状的“毛像”不同,复旦的“毛像”是双手背在身后的,并且手中握有帽子,独树一帜。
顺着大草坪,沿着博学路我们来到了复旦大学校史馆,但很可惜的是因为人数较多且没有提前预约所以没有进入校史馆内参观,之后沿着登辉环路我们来到了复旦大学博物馆,作为一栋上下两层的学校早期建筑,分两个固定展区和两个临时展区,我们跟随者导游来到二楼,同学们围着导游认真倾听着导游讲解这些宋朝的文物,感受着历史的变迁。
下午,我们跟随着导游来到了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百年前的建党足迹,深深的烙印在上海石库门的各个角落。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之路。之后我们步行前往了邻近一大会址的新天地,新天地作为一个具有上海历史文化风貌,中西融合的都市旅游景点,以上海近代建筑的标志石库门建筑旧区为基础。首次改变了石库门原有的居住功能,创新地赋予其商业经营功能,把这片反映了上海历史和文化的老房子改造成餐饮、购物、演艺等功能的时尚、休闲文化娱乐中心。漫步新天地,仿佛时光倒流,有如置身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但跨进每个建筑内部,则非常现代和时尚,亲身体会新天地独特的理念,这有机的组合与错落有致地巧妙安排形成了一首上海交响乐,让同学们品味独特的上海文化。
最后我们乘车来到了武康路,武康路是上海市徐汇区的一条道路,被誉为“浓缩了上海近代百年历史”的“名人路”,有“巴金故居”,“黄兴故居”,“宋庆龄故居”等等,站在武康路和淮海中路的交汇处看着武康大楼,这栋上海第一座外廊式公寓大楼,已经成为了上海著名的网红打卡地,武康大楼下人来人往,人头攒动,各地游客都纷纷来此拍照打卡。
【第5天】
第五日上午在上海的最后一天我们来到了青浦淀山湖计家墩理想村。稻田与流水环绕,白墙与香樟掩映,带着典型的江南水乡的秀丽风景。同学们在这里领略上海现代化乡村和现代田园风光,了解第一批国家乡村振兴项目。当地向导不仅利用视频介绍了理想村的历史还特别安排同学们尝试包馄饨让同学们在劳动的同时感受江南面食的特色。饭后休息,同学们三三两两走在鹅卵石路上看着河里小鸭戏水,参观独具特色的建筑群,享受着来自青舍美好的淡静的时光。随后,在一行人感叹时间好快的同时,同学们乘坐大巴到达上海虹桥站,在老师的带领下乘车离开。离别之时,同学们有留恋上海的风土人情之情也有与家人团聚的幸福之感。
历时五天的研学活动结束了,同学们体会了上海的文化特色和历史底蕴,缓解了近期复习与考试带来的紧张。我们走在街上,在人潮熙攘中感受繁华;我们在雨中登山,在雨后清风中感受清新自然;我们来到乡村,在骄阳下感受新旧交融;我们来到名校,在湖边路上感受青春飞扬与学府文化;我们来到一大会址,要将这红色基因永远传承。与此同时,时间流逝,感情增长,一同出行,团结互助,同学们之间的情谊越来越浓厚。
撰稿:李潇迪、庞姝彤、王子心、张国轩、高卉凝、闫雅然、杨珍妮、陈美荀、张凯琳、冯梦涵、付晨铭
图片:马珩之、张靓瑾、商钰焓、庞姝彤、张国轩、高卉凝、闫雅然、杨珍妮、陈美荀、张凯琳、冯梦涵、付晨铭等
编辑:郭雪夫
审核:杨旭
上一篇: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校本课程活动展示 暨“山水有清音”诗词吟唱展演活动
下一篇: 千年古都,文化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