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风采 ·ceshi

倪秋霞

用热情播种希望与幸福

                                           ——访北京市第三十九中学  倪秋霞

(记者/张洁)

题记:

她,热情亲切,工作勤恳;她,热爱教育,不忘初心;三尺讲台前她用小小的粉笔和孩子们畅想文章中的段落,带领孩子们一步步走向文学之路;在校园中,她无微不至的管理着校园的每一处角落,把爱洒遍三十九中。如果把老师比作一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红烛。那么她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就如一簇永燃不熄的火焰。她用她的热情感染着校园,感染着学生,让一只只小雏鹰在知识的天空中快乐的展翅翱翔;她就是给学生带来知识、带来欢乐的语文老师——倪秋霞。

梦想实现 结缘三十九中

1981年的夏天,倪老师在酷暑中完成了高考,整整一个假期她都忐忑不安的盼望着录取结果。对于那时的倪老师来说,如果能够进入师范大学,当一名人民教师,将会是多么的荣幸啊。门外“叮叮”两声车铃声,倪老师知道是邮递员来送信了,拿着信封的她兴奋的跑回了家,对着母亲笑得像一朵花。那一年,她接到了天津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成功考上天津师范大学的中文系。她的梦想随着她的努力更进了一步,也更坚定了她做教师的决心。

经过大学中四年的成长和学习,倪老师为了她的梦想做出了无数的努力。毕业后,倪老师教学生涯的开始可以用顺理成章四个字形容。首批优秀毕业生被教委分配到了滨海新区的完全中学。初出茅庐的她刚来到学校,对一切都那么陌生又熟悉。“自己刚从校园走出来,转身又回到了校园。”倪老师回忆这段经历时说道。在接手班级后,倪老师认真备课、提升自我,不断的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渐渐地,学校的教研组长发现了倪老师的教学优势,认为倪老师在辅导高中学生的能力更为出色,于是在今后她开始专心致力于高中的语文教学,这一晃,如今已经是第三十个年头。

倪老师说,机缘巧合来到北京,与三十九中结缘仿佛是冥冥之中已经注定好的。那时倪老师同校毕业的丈夫已经来到北京工作,政府为了解决夫妻两地分居问题,倪老师离开了自己的故乡天津,以借调的身份来到了现在的北京市三十九中学。倪老师回想道,“虽然已经过了三十年,但是我永远不能忘记那时三十九中对我的厚爱。当时北京对于外地人员的户口和人事全部属于冻结状态,对于一个像我这样借调的老师来说,三十九中不但没有选择置之不理,反而和对所有在校教师一样,对我一视同仁。”1989年,倪老师的户口问题得到了校方的解决,进入正式编制。与此同时,倪老师顺利评上中学教师一级。

虚己待人的倪老师的教学生涯开始渐入佳境,来到三十九中后的她就开始着手准备高中阶段的课程。倪老师对记者坦言,当初经验的积累都来自于学校一位返聘的老教授。对于初露头角的倪老师来说,教学水平的提升不仅是靠自己专业文化水平,教学水平,自身道德修养,还有周围文化环境的影响。这位70岁的老教授就是倪老师教学生涯中第一位恩师,倪老师常常在课余时间与教授进行教学心得,进行学术方面问题的讨论,来到三十九中的第一年,她整整听了一年教授的讲课,教学方面获得了极大的进步。

在三十年的教学生涯中,倪老师一直作为语文教师和班主任的身份陪伴着孩子的成长。常年教学高三年级,她表示虽然偶尔也会有压力,但是教学这件事带给她更大的是享受。她愿意看到孩子们的笑脸和表现在作业里的新奇想法。自从1996年开始,倪老师受到学校领导重视,开始担任高中年级组长。倪老师觉得管理三个高中年级是对管理和行政工作的历练,在返聘的教授们和教研组长、学校教学业务骨干的包围下,个人修养和人格魅力都影响着倪老师。倪老师一直严格要求自己,在自我提升锻炼的同时也希望得到学校和前辈的认可。经过不断的努力,倪老师以教学处副主任的身份进一步管理着学校的点点滴滴。在2008年,得到校方的强烈认可,倪老师开始胜任校长助理一职。同时开始实施“扁平化管理”模式。所谓“扁平化管理”需要减少管理层次,压缩职能部门和管理机构,负责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对于正在高三教学的倪老师来说,这无疑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老师既要全方面照顾到学生的学业,又要监督老师的教育工作。在这当中,倪老管理着高一到高三年级,同时搭建师资班子,办理招生和制定教育计划,管理着师资配备和调整。“如果不是这忙碌的几年,我也不会取得这么大的进步,是责任在促使你进步。”倪老师对记者说道。

坚持教学 不忘初心

倪老师常常思考在这三十一年的教学工作当中,她收获了什么?她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大学时期,想到那时的她愿望很单纯,就是做一名人民教师,做一名知识的传播者。天津师范大学曾经邀请三十年老校友返校参加校友会,当她回到当初的学校时,她感到一切都是那么熟悉,当初的她站在校园里还是一名箐箐子弟,现如今已是以一名教师的身份回到了母校。数多校友们齐聚一堂,可是如今仍然还在一线教学的人已经寥寥无几。倪老师感概,三十年来,历经风雨,她都未曾离开过教学岗位。教学已经是她人生的一部分,已经成为她自主、自发的一种意志了。

关于教师的一个常见话题——职业倦怠,倪老师表示,她在三十年的教学中没有感受过倦怠,一直以一种热情饱满的状态面对学校、面对学生。虽然在教学中有过疑惑与动摇,但是对于教学的热情从未衰减。倪老师说那个时期对教学的热情很大,甚至忽略了身边最重要的家人。对于学校,倪老师很少因为家庭的时期耽误工作,但是对于孩子的疏落,倪老师如今回想起来还觉得很愧疚。孩子经常对倪老师说,妈妈,你为什么总是备课到深夜?其实因为倪老师在回到家中希望尽全力去陪伴家庭,等到晚上孩子睡着了,有一个安静的环境能够静下心来专心备课。

如今的倪老师在批改学生作文的时候还会经常被孩子们童真的想法逗笑了,年轻的教师都很不解为什么已经工作三十年的倪老师到现在还保持着这种高度的好奇心和热情。但是倪老师觉得,不管到什么时候,当你手里拿着一份学生的作品的时候,你就会不经意的想要看懂它,想要去了解它,这就是她作为教师一直保持着高度热情的原因。从来没有硬着头皮给孩子判作业,在教学的同时看到孩子的反馈是她最大的一种满足。她认为和孩子在一起心态就会变得很年轻。虽然已经年近五十岁,但倪老师说自己仍然有一颗童心,就像在她的教学生涯中,她也从未忘记过自己的初衷。倪老师向记者透露,每当有学科带头人的展示课,虽然有机会使用旧时期的课来作为展示课的内容,但是她从来不讲重复的内容,经常挑灯夜战来备课,准备新的展示内容作为自我的挑战和锻炼。倪老师说:“热爱讲课真的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感受,甚至愿意把全身心都奉献给教学。”在此之外倪老师还常常提倡学生读纸质书,让学生体验书香和纸质给人带来的愉悦,相反对于现在的“轻阅读”倪老师很不提倡,比如电子书就给人带来一种浅层次的阅读,不如纸质书给人带来的厚重感强。每次放寒暑假倪老师就会要求学生在放假读一本纸质书,等假期结束回到课堂中与同学和老师分享,和学生在阅读中教学相长。

真情师生 共同成长

 在每个人心灵的深处,总会有那么一个角落。在那里,埋藏着的是师生之间的那份最真挚的感情,只要打开情感的阀门,它就会像决了堤的洪水一样倾斜而出。在工作三十年中,倪老师一直用自己的一颗热心去感动学生。现在回首过去的时光,仿佛自己是和学生是一同成长、一同进步。每年高考时期,填报志愿的时候班里总会有同学选择中文系专业。当倪老师问道他们为何要报考这个专业的时候,他们的回答让倪老师感动万分,“因为受到了您的影响,所以我们也想报考和您当初一样的专业。”学生们异口同声的回答道。

不喜欢发牢骚的倪老师也同样要求学生不要去抱怨社会中的负能量,她常常倡导孩子传递一种阳光积极的正能量。倪老师希望能用自己开朗的性格和自己的热情去感染学生。每当送走一批孩子,看到孩子们在毕业时流露出那种可爱的笑容,倪老师的心中就十分幸福。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倪老师经常开展课堂演讲活动,针对不同年级和不同学段在课上展示自己喜欢的诗词,填词练习或者进行朗诵。比如在今年开展了毛泽东诗词,进行了填词练习,让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作词能力。

很少惩罚孩子的倪老师对记者透露:“我们一起受罚。”,对于惩罚的制度, 倪老师很不同寻常。她要求背诵默写的作业,如果有学生不喜欢背诵默写或者不愿意完成,老师会和孩子一起受罚。在抄写书本的同时要让孩子知道这不是受罚,是一种练字。一同受罚会让学生不排斥这种抄写,但是在抄写的同时也会对课文有所了解。在不违背学生意愿的情况下,也让孩子感受了文字。

细细小事 暖暖情怀

回忆这些年亲手带出来的班级里,倪老师似乎对那些成绩优异的孩子印象并不深刻。她认为学习是一个人的能力,每个人的能力大小不一样,不应该通过成绩去判断一个学生的好坏。真正的教育是去感受每个孩子的内心,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在倪老师的记忆里,有这样一个特殊的女孩子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女孩子因为先天的原因导致身体残疾,在当时的班级里非常少见。很多老师和同学都想方设法的去关心和帮助她,但是这个女孩子十分排斥外界对她的帮助。倪老师发现了这个情况,她就倡导大家独立完成班务,尽量避开两人合作。倪老师知道,这是这个女孩子想要尽自己的能力独立的为班级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宁愿自己劳动,也不希望麻烦其他同学。倪老师在这之后一直班级里默默地建立她的自尊心,在班会中告诫自己的学生们,帮助是建立在彼此相互的理解之上,而这个女孩子也得到了大家的理解。这个女孩子在此之后成为了北京市首位以正常高考途径考试进入大学的残疾人。现在的她顺利考入北京市人民大学的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的内容就是呼吁全社会关爱残疾人。

毕业很多年的学生回到教室,还会问倪老师:“老师,我能不能再听听您的课?”学生还能有声有色的描述出当时倪老师讲课的姿态和神情。可见滴滴教师之恩,在学生的心间就像一股股涌泉。

世界上有着无数名教师,有严厉的老师,有温柔的老师。但无论他们是怎样的,总是他们把我们从懵懂一点点带到成熟,从无知带到博学,从稚嫩带到坚强。无数次的,当我们迷失在人生的茫茫大海之中时,总会看见一座熟悉的灯塔,那时老师用他们的爱心和心血为我们照亮的灯塔;无数次的,当我们跌倒在人生的困境之中时,抬起头,总会看见那深情的目光,那时老师用他们的智慧和耐心融成的目光。每一位老师都是默默无闻的耕耘者,他们无私的奉献着自己的一切,将自己的青春无悔地奉献给教学。

后记:

“工作着,是美丽的。”这是倪老师非常认同的一句话。与学生一起分享着成功时,与学生一同成长时,用热情感染学生时,都能用心去感受到这个职业是世界上最美好的职业,它像神话般纯洁,如水晶般透明……而也只有拥有这样一颗心,才能成为一个老师!

 



上一篇: 胡雅滨

下一篇: 魏有付